方言教育这杆“秤”上,学校占“几斤几两”
中国汉语方言分布图(图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
因此,开展相关方言教育势在必行,是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有力措施,但前提要厘清其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员费锦昌提出:“要科学地保护方言、善待方言,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方言的社会功能以及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方言的社会功能以及其与普通话的关系,则需要引入教育机制,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层面入手实施。
前几年,一首名为《大田后生仔》的闽南语歌曲一度走红各大网络平台,里面一句“零零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的歌词更是被人广为传唱。但人们津津乐道的背后,却也暗含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会说方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方言文化在我国正逐渐退化甚至丧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作者:王玮,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方言教育势在必行,但需厘清与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地域发展的特殊符号,是我国民族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方言是民族文化不可剥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应以一种相对自然的方式进行传承,而非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下慢慢消逝乃至戛然而止。
“00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
众“口”难调,学校能否作为主阵地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尚未完全统一,但根据教育部 2019 年《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介绍,汉语方言通常可分为十大方言,即官话、晋语、吴语、闽语、客家话、粤语、湘语、赣语、徽语、平话和土话。其中,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土语”。特别在复杂的方言区内,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称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例如吴语太湖片又可分为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甬江小片等。
事实上,近几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领域,对于如何传承、保护方言,出现多种不同的声音。有些建议将方言编入中小学教材,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有些人建议从家庭入手,鼓励家长有意识培养孩子方言能力;有些人则提议利用文创等手段进行宣传等。多数情况看,舆论通常会导向“财政出钱保护、政府找人推广、学校充当先锋”这方面,且已有一些地区提出建议,希望在普通话普及程度高的地区推广方言教育教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作者:王玮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讲,“方言保护、保存是必要的,但针对方言进行保护的必要性与在现实交流中强行推广如在小学里进行大量方言教学,又是两个概念。”从业内专家观点不难看出,当下我国在方言教育教学上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作为一个多民族、方言种类繁多的国家,如何借助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解决这个“幸福的烦恼”,将这笔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传承发扬,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审视面对的。
参考资料:
当下情况而言,方言的教育还要以家庭和社会为主,学校为辅。学校有关方言课程的开设,一般只在方言退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才有必要,其他地区则可作为一种丰富教育教学内容的素材。如果单纯通过学校开设方言课程来推广,受课时量少、课时间隔长、课程内容少、使用环境有限等因素限制,想要得到很好的传承基本不太现实。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并不意味着削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功能,降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力度。相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需要大力推广与普及,在提倡规范使用的同时,重视发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的作用,保护其应有的使用场景。
并且,鼓励孩子适时学习使用方言,并非一定通过引入“方言教学”的方式进行,还可通过组织社团活动,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使用方言,领略独特的语言魅力,进而找到对家乡风土人情的共鸣。此外,利用寒暑假参加方言夏令营等类似活动,让孩子体会使用方言带来的新鲜感,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